聊斋志异

《聊斋志异》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文学巨著。全书分为12卷,收录短篇文言小说491篇。蒲松龄在继承魏晋志怪和唐宋传奇传统的基础上,以隽永之笔、博爱之情,取得了中国文言小说创作的伟大成就,本书也就成为一部家喻户晓、妇孺皆知的不朽作品。
杨大洪
【原文】
 
大洪杨先生涟,微时为楚名儒,自命不凡。科试后,闻报优等者,时方食,含哺出问:“有杨某否?”答云:“无。”不觉嗒然自丧,咽食入鬲,遂成病块,噎阻甚苦。众劝令录遗才,公患无赀,众醵十金送之行,乃强就道。夜梦人告之云:“前途有人能愈君疾,宜苦求之。”临去,赠以诗,有“江边柳下三弄笛,抛向江心莫叹息”之句。明日途次,果见道士坐柳下,因便叩请。道士笑曰:“子误矣,我何能疗病?请为三弄可也。”因出笛吹之。公触所梦,拜求益切,且倾囊献之。道士接金,掷诸江流。公以所来不易,哑然惊惜。道士曰:“君未能恝然耶?金在江边,请自取之。”公诣视果然。又益奇之,呼为仙。道士漫指曰:“我非仙,彼处仙人来矣。”赚公回顾,力拍其项曰:“俗哉!”公受拍,张吻作声,喉中呕出一物,堕地堛然,俯而破之,赤丝中裹饭犹存,病若失。回视道士已杳。
 
异史氏曰:公生为河岳,没有日星,何必长生乃为不死哉!或以未能免俗,不作天仙,因而为公悼惜。余谓天上多一仙人,不如世上多一圣贤,解者必不议予说之傎也。
 
【翻译】
 
杨涟先生,号大洪,他还没有发达的时候,已经是楚地很有名的读书人,因此,自以为很了不起。参加科试后,听到有人传报考取者名单,当时他正在吃饭,口中含着饭出去问:“有我杨某人吗?”答:“没有。”他非常沮丧,咽下口中饭时,便噎了一下,于是成了病,噎得他很是痛苦。朋友们劝他去参加录遗考试,杨大洪担心没钱去考,大家就凑了十两银子送给他,他才勉强启程了。一天夜里,他梦见有人告诉他说:“前面路上有人能治好你的病,你最好苦苦求他。”临别,那人又赠他一首诗,诗中有“江边柳下三弄笛,抛向江心莫叹息”一句。第二天,在路上,果然看见一位道士坐在柳树下,杨大洪便上前拜见,请求他给治病。道士笑着说:“先生误会了,我哪里能治病呢?请我吹几首曲子倒可以。”于是拿出笛子吹起来。杨大洪想起梦中的情景,更加恳切地求道士为他治病,且把身上的钱都拿出来给了道士。道士接过银子,便扔到江里面去了。杨大洪因为这些银子来之不易,叹惜一声,觉得很可惜。道士说:“你对此不能释怀吗?银子在江边,请你自己去拿吧。”杨大洪到江边一看,银子果然在那里。越发觉得神奇,便称呼道士为神仙。道士随便一指,说:“我不是神仙,那边神仙来了。”骗得杨大洪回头去看时,道士用力一拍杨大洪的脖子说:“真俗!”杨大洪被这么一拍,张口出声,喉咙里吐出一个东西,“噼”地一声落在地上,俯下身子把它弄破,见红血丝里包着的饭还没消化,病好像消失了。回头一看,道士已经无影无踪了。
 
异史氏说:杨公生为河岳,没有日星,何必要长生不死呢!有的人因为他未能免俗,没能做天上的神仙,而感到惋惜。我说,天上多一个仙人,不如世上多一个贤人,理解我的人一定不会认为我的说法是偏狂的。
 
【点评】
 
本篇可以与《王子安》篇连在一起阅读。是“秀才入闱,有七似焉”中“迨望报也,草木皆惊,梦想亦幻。时作一得志想,则顷刻而楼阁俱成;作一失志想,则瞬息而骸骨已朽。此际行坐难安,则似被絷之猱。忽然而飞骑传人,报条无我,此时神色猝变,嗒然若死,则似饵毒之蝇,弄之亦不觉也”的具体样板。杨大洪是明末东林党人,是与魏忠贤斗争的忠义之士,连这样的圣贤人物对于科场上的得失都不能免俗,可见科举考试的成败对于知识分子心理冲击之大。
 
“异史氏曰”中的话反映了蒲松龄强烈的入世观念,即“天上多一仙人,不如世上多一圣贤”。这一入世观念的表达,对于我们了解蒲松龄的思想,了解《聊斋志异》的创作非常有益。尽管蒲松龄受有佛道思想的影响,人生也多有坎坷,但儒家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是他的主流——与仙、鬼相比,人是最可宝贵的;与仙境、幽冥相比,人世是最欢乐的。这是我们阅读《聊斋志异》的一把钥匙。
上一篇:义犬
下一篇:查牙山洞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资料:《聊斋志异》 注者:于天池;译者:孙通海、王秀梅、王景桐、石旭红、侯明、王军、王海燕、王敏等;整理编辑:周旻、刘胜利、刘树林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