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斋志异

《聊斋志异》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文学巨著。全书分为12卷,收录短篇文言小说491篇。蒲松龄在继承魏晋志怪和唐宋传奇传统的基础上,以隽永之笔、博爱之情,取得了中国文言小说创作的伟大成就,本书也就成为一部家喻户晓、妇孺皆知的不朽作品。
水灾
【原文】
 
康熙二十一年,山东旱,自春徂夏,赤地无青草。六月十三日小雨,始有种粟者。十八日,大雨沾足,乃种豆。一日,石门庄有老叟,暮见二牛斗山上,谓村人曰:“大水将至矣!”遂携家播迁。村人共笑之。无何,雨暴注,彻夜不止,平地水深数尺,居庐尽没。一农人弃其两儿,与妻扶老母,奔避高阜。下视村中,已为泽国,并不复念及儿矣。水落归家,见一村尽成墟墓。入门视之,则一屋仅存,两儿并坐床头,嬉笑无恙。咸谓夫妻之孝报云。此六月二十二日事。
 
康熙二十四年,平阳地震,人民死者十之七八。城郭尽墟,仅存一屋,则孝子某家也。茫茫大劫中,惟孝嗣无恙,谁谓天公无皂白耶?
 
【翻译】
 
康熙二十一年,山东发生旱灾,从春天到夏天,土地一片荒凉,寸草不生。六月十三日,下了小雨,才有种谷子的。同月十八日,大雨下充足了,才有种豆的。一天,石门庄有一个老汉,傍晚看见两头牛在山上角斗,告诉村人说:“大水即将来了!”便带着家眷搬走,村人都哂笑他。不久,突然大雨如注,彻夜不停,平地水深数尺,住宅统统淹没。当时,一个农民丢下两个孩子,与妻子搀扶着老母,跑到高冈避难。他们往下一看,村庄已成水乡泽国,只好不再去想孩子了。在大水退后他们回家,只见全村都变成了废墟。进门一看,却有一所房屋仅存,两个孩子并排坐在床头玩耍欢笑,一点事儿都没有。人们都说这是对夫妻尽孝的报偿。这是六月二十二日的事情。
 
康熙二十四年,平阳发生地震,百姓死了十分之七八。全城内外,尽成废墟,只有一所房屋幸存,却是孝子某人的家。在茫茫的大劫难中,只有孝顺人家的后代平安无事,谁说天公黑白不分呢?
 
【点评】
 
这篇作品虽然以“水灾”命篇,但记录的是两件事。它们在时间、地点、灾难的性质上各不相同,而以孝行感动天地之奇相联系贯穿。
 
在灾难面前,东西方文化在救援先后的序列上有着不同的约定俗成。在西方,顺序是先妇女儿童;在东方,尤其是在中国,则讲究长幼尊卑,父母老人排在最前面,即所谓“孝道”。东西方文化在救援顺序上的差别孰优孰劣,是一个很复杂、很难判断的命题。作品中的奇事可能真有,但归之于天公的“孝报”,则是东方文化典型的宣传。
 
《水灾》篇幅虽短,意识形态色彩也很浓,但从“苦旱”到“小雨”,接着是“大雨”,最后到“雨暴注”,乃至“平地水深数尺,居庐尽没”,水灾的过程中还夹有农作物的描述,写得丰满细腻,有条不紊,衬托了“夫妻之孝报”的真实性。
上一篇:柳秀才
下一篇:诸城某甲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 Skymover 评论 水灾:面对孩子和老妈,就算我和我老妈有隙,也要先救老妈,无他,顺我心也 5000言628368890 评论 水灾:这样的孝顺歌颂不得 5000言628368890 评论 水灾:这样的孝顺要不得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资料:《聊斋志异》 注者:于天池;译者:孙通海、王秀梅、王景桐、石旭红、侯明、王军、王海燕、王敏等;整理编辑:周旻、刘胜利、刘树林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