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斋志异

《聊斋志异》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文学巨著。全书分为12卷,收录短篇文言小说491篇。蒲松龄在继承魏晋志怪和唐宋传奇传统的基础上,以隽永之笔、博爱之情,取得了中国文言小说创作的伟大成就,本书也就成为一部家喻户晓、妇孺皆知的不朽作品。
斫蟒
【原文】
 
胡田村胡姓者,兄弟采樵,深入幽谷。遇巨蟒,兄在前,为所吞。弟初骇欲奔,见兄被噬,遂奋怒出樵斧,斫蟒首。首伤而吞不已。然头虽已没,幸肩际不能下。弟急极无计,乃两手持兄足,力与蟒争,竟曳兄出。蟒亦负痛去。视兄,则鼻耳俱化,奄将气尽。肩负以行,途中凡十馀息,始至家。医养半年,方愈。至今面目皆瘢痕,鼻耳处惟孔存焉。
 
噫!农人中,乃有弟弟如此者哉!或言:“蟒不为害,乃德义所感。”信然!
 
【翻译】
 
胡田村有家姓胡的人,兄弟两人砍柴,走进了一个幽深的山谷里。他们遇见了一条大蟒蛇,哥哥走在前面,被蟒蛇吞咬住。弟弟起初吓得想要逃跑,看到哥哥被蟒蛇吞咬,于是愤怒地拔出砍柴斧子,向蟒头砍去。巨蟒虽然头部受了伤却还是不停地吞吃。眼见哥哥的头已经被蟒蛇吞下去了,所幸双肩卡在蟒蛇嘴边吞不下去。弟弟万分焦急却又没有别的办法,就两手抓住哥哥的双脚,用力与蟒相争,竟然把哥哥拉了出来。蟒蛇也带着伤痛逃走了。再一看哥哥,只见他的耳朵、鼻子都已经化掉,奄奄一息,快要断气了。弟弟就背着哥哥往家走,一路上歇了十几次,才回到家中。哥哥经过医治休养,半年之后才得以痊愈。至今哥哥脸上都是疤痕,鼻子、耳朵只有孔洞留下来。
 
啊!山野农夫当中,竟然有如此敬事兄长的弟弟!有人说:“蟒蛇没有吞掉哥哥,是因为被弟弟的道德仁义所感动了。”真的是这样啊!
 
【点评】
 
胡田村在今山东淄博张店区,至今犹存,叫作湖田。《聊斋志异》中的故事发生地点多在山东,而山东之中又多在作者的家乡。这篇故事发生的地点细致到具体的村庄,可见为当日的传闻。
 
《聊斋志异》中的评论往往采用“异史氏曰”的方式。本篇在故事的结尾直接加以评论,大概是因为短小的缘故。说“‘蟒不为害,乃德义所感。’信然”当然是蒲松龄的想当然。他自己信以为真,也希望通过小说来宣传这种“德义所感”。本篇虽然不是很出色,却为后来写兄弟友谊的长篇《张诚》准备了素材。只是在《张诚》篇中,蟒蛇变成了老虎而已。
上一篇:蛇人
下一篇:犬奸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 三观正娃 评论 斫蟒:古时候真有这么大的蛇,我们这边山里传说就有一条水桶般粗细的巨蟒,以前上山砍柴的人误以为是烂木头,后来发现会动才知道是蛇,吓到慌不择路,连柴刀都丢了 我爱点评 评论 斫蟒:在野外,这种事情也不是不可能发生,我们能做的只有注意安全,尽量不去危险的地方 5000言977884772 评论 斫蟒:应该是真实的听闻 仲玄 评论 斫蟒:求生欲,救死心。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资料:《聊斋志异》 注者:于天池;译者:孙通海、王秀梅、王景桐、石旭红、侯明、王军、王海燕、王敏等;整理编辑:周旻、刘胜利、刘树林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