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斋志异

《聊斋志异》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文学巨著。全书分为12卷,收录短篇文言小说491篇。蒲松龄在继承魏晋志怪和唐宋传奇传统的基础上,以隽永之笔、博爱之情,取得了中国文言小说创作的伟大成就,本书也就成为一部家喻户晓、妇孺皆知的不朽作品。
禽侠
【原文】
 
天津某寺,鹳鸟巢于鸱尾。殿承尘上,藏大蛇如盆,每至鹳雏团翼时,辄出吞食净尽。鹳悲鸣数日乃去。如是三年,人料其必不复至,而次岁巢如故。约雏长成,即径去,三日始还。入巢哑哑,哺子如初。蛇又蜿蜒而上。甫近巢,两鹳惊,飞鸣哀急,直上青冥。俄闻风声蓬蓬,一瞬间,天地似晦。众骇异,共视乃一大鸟,翼蔽天日,从空疾下,骤如风雨,以爪击蛇,蛇首立堕,连摧殿角数尺许,振翼而去。鹳从其后,若将送之。巢既倾,两雏俱堕,一生一死。僧取生者置钟楼上。少顷,鹳返,仍就哺之,翼成而去。
 
异史氏曰:次年复至,盖不料其祸之复也;三年而巢不移,则报仇之计已决;三日不返,其去作秦庭之哭,可知矣。大鸟必羽族之剑仙也,飙然而来,一击而去,妙手空空儿何以加此?
 
济南有营卒,见鹳鸟过,射之,应弦而落。喙中衔鱼,将哺子也。或劝拔矢放之,卒不听。少顷,带矢飞去。后往来近郭间,两年馀,贯矢如故。一日,卒坐辕门下,鹳过,矢坠地。卒拾视曰:“矢固无恙耶?”耳适痒,因以矢搔耳。忽大风摧门,门骤阖,触矢贯脑而死。
 
【翻译】
 
天津的一座寺庙,有鹳鸟在大殿屋脊的鸱吻上筑巢。大殿的天花板上,藏着一条盆那样粗的大蛇,每当鹳雏羽毛初长成时,就出来把它们全吃掉。鹳悲鸣好几天才飞走。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三年,人们预料鹳鸟不会再来了,但过了一年仍旧到此筑巢。等雏鸟长成,大鸟就飞走了,三天才飞回来。回巢后“哑哑”地叫,仍旧哺育幼鸟。大蛇又蜿蜒爬了上来。刚接近鸟巢,两只鹳鸟被惊起,飞鸣哀叫,直上青天。一会儿,听到“呜呜”的风声,一瞬间,天地就暗了。众人感到很惊异,一看,原来是一只大鸟,羽翼遮天蔽日,从空中急速飞下,快如风雨,用爪子击蛇,蛇头立刻掉下来,连带着还打坏了几尺宽的殿角,然后振翅飞走了。鹳鸟跟在它后面飞,好像在送它。鹳鸟的巢被打翻,两只小鸟都掉在地上,一只死了,一只还活着。和尚把活着的小鸟放到钟楼上。一会儿,鹳鸟返回来了,仍然哺育小鸟,直到小鸟长大才离开。
 
异史氏说:鹳鸟过了一年又回来,是因为没料到祸事还会发生;三年鸟巢仍不移走,那就是报仇的办法已经确定;三日不返,则是做秦庭之哭寻求帮助,这是可以判断的。那只大鸟必定是鸟类中的剑侠,飘然而来,一击而去,就是剑侠中的妙手空空儿又何以能如此?
 
济南有个士兵,见鹳鸟飞过,用箭去射,鹳鸟应声落地。嘴里还叼着一条鱼,是要去喂养幼鸟的。有人劝士兵拔掉箭头放走鹳鸟,士兵不听。一会儿,鹳鸟带着箭飞走了。后来这鸟在城内外飞来飞去,有两年多,都带着这支箭。一天,士兵坐在辕门下,鹳鸟从天上飞过,箭掉在地上。士兵捡起来看了看说:“这箭还在呀?”这时正巧耳朵发痒,就用箭头去挠耳朵。忽然大风吹动大门,门猛然合上,门碰到箭,箭穿透脑袋,士兵当时就死了。
 
【点评】
 
这是一篇关于鹳鸟的童话。写鹳鸟夫妻无法保护自己的幼雏,致使它们被蛇吃掉,请来大鸟保护。大鸟像“羽族之剑仙也,飙然而来,一击而去”。冯镇峦评论此篇作品说:“写来有声有色,如太史公叙荆卿刺秦一段文字。”又认为此篇作品大概受到杜甫《义鹘行》的影响。讲得很有道理。其中写大鸟“翼蔽天日,从空疾下,骤如风雨,以爪击蛇,蛇首立堕,连摧殿角数尺许,振翼而去”的文字简明痛快,铿锵有力,“异史氏曰”中说“妙手空空儿何以加此”,是赞美大鸟的勇武,也是自赞文字之传神。
上一篇:化男
下一篇:鸿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 小小小绿叶 评论 禽侠:看了一下,这种鸟一般产蛋2~5枚,孵出来后不断赛选,只留最壮的那一只,其他不是自己吃掉就是扔出巢。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资料:《聊斋志异》 注者:于天池;译者:孙通海、王秀梅、王景桐、石旭红、侯明、王军、王海燕、王敏等;整理编辑:周旻、刘胜利、刘树林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