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斋志异

《聊斋志异》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文学巨著。全书分为12卷,收录短篇文言小说491篇。蒲松龄在继承魏晋志怪和唐宋传奇传统的基础上,以隽永之笔、博爱之情,取得了中国文言小说创作的伟大成就,本书也就成为一部家喻户晓、妇孺皆知的不朽作品。
狼三则
【原文】
 
有屠人货肉归,日已暮。欻一狼来,瞰担中肉,似甚涎垂,步亦步,尾行数里。屠惧,示之以刃,则稍却;既走,又从之。屠无计,默念狼所欲者肉,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。遂钩肉,翘足挂树间,示以空空,狼乃止。屠即径归。昧爽往取肉,遥望树上悬巨物,似人缢死状,大骇。逡巡近之,则死狼也。仰首审视,见口中含肉,肉钩刺狼腭,如鱼吞饵。时狼革价昂,直十馀金,屠小裕焉。缘木求鱼,狼则罹之,亦可笑已!
 
一屠晚归,担中肉尽,止有剩骨。途中两狼,缀行甚远。屠惧,投以骨。一狼得骨止,一狼仍从;复投之,后狼止而前狼又至。骨已尽,而两狼之并驱如故。屠大窘,恐前后受其敌。顾野有麦场,场主积薪其中,苫蔽成丘。屠乃奔倚其下,弛担持刀。狼不敢前,眈眈相向。少时,一狼径去;其一犬坐于前,久之,目似瞑,意暇甚。屠暴起,以刀劈狼首,又数刀毙之。方欲行,转视积薪后,一狼洞其中,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。身已半入,止露尻尾。屠自后断其股,亦毙之。乃悟前狼假寐,盖以诱敌。狼亦黠矣!而顷刻两毙,禽兽之变诈几何哉,止增笑耳!
 
一屠暮行,为狼所逼。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,奔入伏焉。狼自苫中探爪入。屠急捉之,令不可去。顾无计可以死之,惟有小刀不盈寸,遂割破爪下皮,以吹豕之法吹之。极力吹移时,觉狼不甚动,方缚以带。出视,则狼胀如牛,股直不能屈,口张不得合。遂负之以归。非屠乌能作此谋也?
 
三事皆出于屠,则屠人之残,杀狼亦可用也。
 
【翻译】
 
有个屠夫卖完肉回家,天色已晚。忽然跑来一只狼,看到担子里的肉,馋得好像口水流了很长。屠夫在前面走,狼在后面跟着,尾随了好几里。屠夫很害怕,拿出刀子吓唬狼,狼就稍微退却;屠夫转身再走,狼又跟着他。屠夫无计可施,心想狼所要吃的是肉,不如把肉姑且悬挂在树上,明天一早来取。就用钩子钩上肉,翘起脚挂到树上,把空担子给狼看了,狼这才停下来。屠夫就径直回家了。第二天一早,屠夫去取肉,远远望去树上挂着一个很大的东西,好像是人吊死的样子,吓了一大跳。他犹犹豫豫走到近前一看,原来是一只死狼。抬头仔细一看,只见狼嘴里叼着肉,肉钩子刺穿了狼的上腭,如同鱼吞食鱼饵。当时狼皮价格昂贵,卖了十多两银子,屠夫发了笔小财。缘木求鱼,这样的事让狼遇上了,也真可笑。
 
有一个屠夫晚上归来,担子中的肉都卖光了,只剩下骨头。途中遇到两只狼,尾随他走了很远。屠夫很害怕,扔出一块骨头。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,另一只狼仍在跟随;屠夫又扔出一块骨头,这只狼停住了,而先前那只狼又到了跟前。骨头都扔完了,两只狼照样并排跟着他。屠夫十分窘迫,唯恐前后受到狼的攻击。他看到田野里有个麦场,场主在场上堆放着许多柴草,苫盖得像座小山。屠夫就奔过来倚靠在草垛下面,放下肉担子握着刀。狼不敢上前,瞪着眼睛盯着他。一会儿,一只狼径自离去;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在前面,时间长了,眼睛似乎闭上了,神态十分悠闲。屠夫猛然跃起,用刀砍狼头,又砍数刀,把狼杀死了。正要走,转脸看到草垛后面,一只狼正钻进草垛,想打洞进去,从后面攻击屠夫。狼的身子已经钻进去一半,只有屁股和尾巴还在外面。屠夫从后面砍断它的腿,把这只狼也杀死了。这时他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,是在迷惑自己。狼也狡猾呀!然而顷刻之间,两只狼都被杀死了,禽兽的狡诈伎俩能有多少呢,只给人增加笑料而已!
 
一个屠夫夜行,被狼追逼。道旁有一间夜耕者留下的窝棚,就奔进去藏了起来。狼从草苫中探进爪子,屠夫一下子抓住爪子,不让它缩回去。只是没有办法杀死狼,只有一把不到一寸长的小刀,就用刀割破狼爪下面的皮,用吹猪的办法往狼体内吹气。他拼命吹了一阵子,发觉狼不太动弹了,就用带子把狼的创口扎上。出来一看,狼的身体胀得像头牛,腿直得不能打弯,嘴张着合不上,就背着狼回来了。若不是屠夫,怎么会有这样的计谋?
 
这三件事都出在屠夫身上,那么屠夫的残忍,杀狼也可以派上用场。
 
【点评】
 
本篇集中了三则有关屠夫和狼的有趣故事。第一则是狼由于贪吃挂在树上勾着的肉被活活吊死在树上。第二则写两只狼在人的面前耍小聪明,意图采用前后夹击的办法,被屠夫识破,分别杀死。第三则写狼用爪子探入屋里,被屠夫用吹猪的手段杀死。三则故事中狼死得离离奇奇,甚至带有黑色幽默的味道,而莫不与屠夫的职业特点有关。
 
除去本篇的三则故事外,《聊斋志异》以狼为主题的故事还有《地震》附则、《于江》、《黎氏》、《牧竖》、《梦狼》、《车夫》、《毛大福》等,在动物故事中的数量仅次于狐狸,可见当日在丘陵地带的淄川县,狼的数量之多,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影响之大。可惜随着城市的发展,狼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,往日狼的风光不再了。
上一篇:细侯
下一篇:美人首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资料:《聊斋志异》 注者:于天池;译者:孙通海、王秀梅、王景桐、石旭红、侯明、王军、王海燕、王敏等;整理编辑:周旻、刘胜利、刘树林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